無論是建設者們千帆競發、只爭朝夕的十足干勁,還是社會各界的關注熱議,亦或全運會上全國矚目的震撼亮相,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都已成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張名片。
秦創原灃西建設指揮部
半年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為立體聯動“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已取得一系列建設進展。其中,作為秦創原總窗口所在地和核心策源地的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更是發力頗多。
十年來,灃西新城在一片白紙上作畫,建立起一座開放多元的絲路城,藍綠交織公園城,宜居宜業的科學城,治理先進的智慧城。
西部云谷一期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以來,灃西新城以秦創原總窗口建設統攬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優環境,大刀闊斧建載體、不遺余力落項目,高標準建設秦創原總窗口,勇當創新驅動發展排頭兵,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只爭朝夕,筑夢秦創原總窗口
當前的陜西,正在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以構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為創新驅動加力加速,正在加快把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處于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陜西的研發強度,也凸顯出對創新驅動快速發展的重視。
最新數據顯示,陜西去年研發經費為632.3億元,相比2019年的584.6億元同比增長8.16%。
排名來看,陜西研發強度全國第7,連續超平均線。而西安則是陜西研發主陣地,投入強度僅次于北京,超過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杭州等地。
由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是發展方式的變革與升級。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正是陜西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打出的一張大牌。
秦創原應運而生。
半年前,陜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舉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宣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正式啟動。
它是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總源頭,是打破科技優勢與經濟發展轉化“堵點”的關鍵之舉,是陜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設在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各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各市都可以參與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設科技創新高地。
西部科技創新港A板塊建設場景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作為秦創原總窗口之一的西部科技創新港,就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作為秦創原總窗口所在地和核心策源地,灃西新城勇擔使命,主動作為,為灃西新城帶來諸多發展機遇。
出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灃西新城實施方案(2021-2023年)》及《2021年度任務推進表》,為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明確了任務和方向。
灃西新城今年要完成68項具體任務,計劃啟動285.4萬平米科創載體建設。目前,曹家灘創新中心、A板塊科創載體8個單元,總建筑面積約189.8萬平米已啟動建設,完成土方開挖150萬余方。C板塊科創載體城市設計和開發單元規劃已完成。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在這個屬于奮斗者的新時代,人人都有追夢的權利,人人也都是夢想的筑造者。灃西新城,正在全力以赴筑夢秦創原總窗口。
聚優引強,凝結創新驅動引擎
秦創原著眼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科技成果產業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加快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競爭力的高水平平臺,讓創新成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圍繞秦創原總窗口建設,灃西新城聚優引強,推動項目落地,加快科創載體建設,全力以赴優環境。
西部云谷二期
西交思創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灃西新城西部云谷的一家科創企業。該公司專注和致力于工業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依托高校科研成果和陜西省工業設計研究院資源,對標競爭國內領先的自動化企業。
“成立第3個月,我們就成功中標西電避雷器公司近500萬元的智能制造生產線項目。截止目前,落地項目超過3000多萬,三年之內有望過億元。”西交思創智能科技研究院董事長袁貴榮介紹。
2019年初,西交思創旗下的集成電路柔性研發制造基地項目,作為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新年第一個項目,簽約落地灃西新城西部云谷二期。
落地灃西新城,是西交思創團隊幾番審慎決策后的選擇。
早在此前一年,該公司已組織人員通過對灃西新城的區位條件、創新氛圍、科教資源等方面進行實地考察,不斷論證該區域是否適合公司及項目未來發展。最終,項目決定落地灃西新城。
打動袁貴榮的,主要有三大核心因素。灃西招商團隊的熱情服務和務實認真的態度;完整的產業承接環境;科技和人才環境支撐優勢明顯。
袁貴榮說,灃西新城對企業負責任的用心服務,在許多細節中得以體現,遇到任何困難或問題,都會積極協調解決。
例如,該項目用電特殊,灃西新城一事一議制定方案解決;項目落地臨時過渡辦公場地無償提供,房租減免;還有稅收優惠等。
再如,細致到企業員工生活和子女入學,灃西新城都予以充分考慮。這些均由管委會牽頭解決,并寫進項目入區協議,讓項目安心落地,讓企業放心發展。
開放真誠的格局和態度,貼心的“店小二”服務,讓袁貴榮和團隊堅定了選擇灃西新城的信心和決心。
享受到高質量發展和高標準服務的同時,企業嘗到了甜頭,增強了在灃西新城發展壯大的信心。2020年,西交思創智能科技研究院旗下的第2個產業公司入駐西部云谷二期;今年9月,第3個產業項目也已落地西部云谷三期。
這僅是灃西新城入區企業的一個縮影。
目前,灃西新城已經匯集了規模可觀的優質項目,陜西空天超算中心、商湯科技、六環傳動、三一樹根互聯,以及京東AR創新應用中心、迪科數金等,均是如此。
特別是前段時間中國電子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項目的簽約落戶,總投資30億元。項目著力于數字經濟發展,重點布局軟硬件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云計算、云游戲等研發及應用產業。
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3000人規模的中國電子研發中心,形成100余家生態鏈上下游企業聚集區,引入軟硬件及技術服務工程師約1.5萬人,5年內年產值將超70億元。
技術創新引領、科技企業聚集、創業活力迸發,灃西新城聚優引強、凝結創新驅動主力,已蔚然可觀。
謀深慮遠,打造“兩鏈融合”高地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項目建設,正在快速推進。
今年6月,涉及科創載體、創新驅動、基礎配套三大類,總投資448.2億元的32個項目集中開工。這標志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邁入新階段,也標志著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步入快車道。
今年9月,西咸新區49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883億元,其中落戶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項目42個,總投資額675.58億元,占比超過七成。
項目涵蓋先進制造、科技研發、電子信息、國企創新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產業門類,為秦創原總窗口在載體空間、資源集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
思之深,慮之遠。
為把握秦創原總窗口建設的重大機遇,灃西新城正在以大視野謀劃大格局,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強化產業支撐,培育新興產業,推進創新創業。
近年來,灃西新城從產業、平臺、項目、人才、要素等方面著力構建創新驅動產業體系,以信息產業為核心,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1+2+N產業體系更加完備,不斷聚合創新資源,促進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
交大創新港
作為國家級新區的核心組團,灃西新城已經聚集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西部云谷等諸多創新平臺。由此,進一步建設高層次創新人才集聚地、未來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高校成果轉化承接地。
尤其是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入駐灃西新城,備受矚目。
該中心為西安交大和灃西新城架起科技創新“綠色通道”和“直通車”,促進科技成果優先就地轉化,并向灃西企業提供技術轉讓、開發、咨詢等服務,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不僅如此,為促進高校創新成果“走出來”,地方創新需求“走進去”,灃西新城首創校地聯辦“一站式”政務大廳服務。
此舉將服務窗口搬進創新港,主動上門對接合作,引入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創新港職業技術經理人培訓中心、創新港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探索出高校研發主體、園區企業主體、中介運營主體、政府管理主體有機聯動的技術轉移“灃西路徑”。
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以總窗口建設統攬各項工作,灃西新城印發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實施方案(2021-2023年)》,作了周密規劃:
力爭到2023年,灃西新城引進落地雙創服務平臺10個,實現科技成果轉化50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0億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聚集科技企業研發中心、研發總部、研究院50家。
事實上,自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全面啟動以來,灃西新城便著眼打造“兩鏈融合”新高地,全力以赴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
正如灃西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宇斌在講話中表示,灃西新城將對標一流,搶抓機遇,當好“項目經理”和“施工隊長”,積極打造科技經紀人、“科學家+工程師”、“新雙創”三支隊伍,健全“政產學研金”服務要素,營造創新創業熱帶雨林生態體系,切實服務好、建設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打造陜西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做出積極貢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