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皖新聞訊 安徽人文薈萃,徽州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黃梅戲文化等“五大文化”華章迭奏、皖韻流長,在中華文化體系中有獨特的價值與地位,孕育出的許多文化現象與文化形態都具有國家文化標識性意義。一部叢書、五大文化,從典籍中走來,在時代中新生。11月15日,《安徽“五大文化”叢書》在2025黃山書會首發。
徽州文化是具有千年歷史穩定性和重大社會影響力的區域文化,興起于南宋,源于中原文化,本質上是漢文化在徽州區域的自我發展。它是漢民族山區農耕文化自我傳承的突出代表,是傳統中原文化自我發展的經典案例,是南宋以后中國傳統社會與文化發展的縮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江安徽段是長江文化的重要衍生地、承載地、傳播地。安徽長江文化作為長江文化的重要篇章,既具有長江流域文化的共性,又擁有鮮明獨特的區域文化個性,內蘊著獨有的精神特質和價值基核,穿越歷史時空,內在嬗遞,歷久彌新,成為中華文明存續、演進、革新的標識性載體。
淮河安徽段位于淮河中游,是淮河文化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這里有十分發達的史前文明,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影響深遠;這里是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兩大文化輻射之地,文化多元融合,思想開放包容;這里是管仲故里,道家文化就發源于此;這里是江淮糧倉,自古至今一直扛牢中國糧食保供責任。
大運河安徽段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穿黃河、淮河兩大水系的重要河段之一,熔鑄了隋唐大運河的千年基因,蘊含著八皖之地的煙火靈氣。運河沿岸形成了豐富燦爛的文化,既有物質文化也有精神文化,以商業、水利為核心,涉及漕運、商貿、農業等多個方面,空間上的貫通決定了安徽大運河文化具有南北地域文化融合的特點。
黃梅戲文化伴隨著黃梅戲藝術的發展逐漸積淀而成。黃梅戲藝術能夠形成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內在的人民性。它根植于民間,具有“帶有泥土芬芳的高雅”特質,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其強大的生命力一再詮釋了“雅俗共賞”這一藝術發展的永恒主題、“大眾喜愛”這一戲曲發展的崇高追求、“演戲寓教”這一戲劇發展的不變傳統。
安徽“五大文化”是安徽人民的非凡創造,書寫了中華文化標識的安徽篇章?!鞍不铡宕笪幕瘏矔狈帧痘罩菸幕贰堕L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黃梅戲文化》五卷,旨在提煉安徽文化在中華文化版圖中的獨特標識和鮮明特質,有助于展示中國主流文化,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探索成功路徑。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攝影報道
編輯 崔恒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