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交通強省的進程中,廣東去年已實現了“市市通高鐵”。預計今后春運期間,選擇高鐵出行的人會越來越多。接下來,廣東將怎樣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
1月17日上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廣東交通運輸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李靜在回答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提問時透露:目前,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超過2300公里,灣區內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了1小時通達,預計至2025年,珠三角各城市將實現高鐵“一小時通達”。
預計至2025年,珠三角各城市將實現高鐵“一小時通達”
李靜說,“軌道上的大灣區”是交通強省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21年,廣東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歷史發展機遇,統籌考慮城市發展、區域聯動、產業協同、資源共享等因素,積極推進穗莞深城際、廣佛環城際等15個灣區續建鐵路項目建設。珠肇高鐵、廣花城際、芳白城際等6個項目也如期開工。
2022年,廣珠(澳)高鐵鶴州至橫琴段、深惠城際前海至坪地段等7個項目約400公里將開工建設。新白廣城際、廣東南海一汽大眾鐵路專用線力爭完工。屆時,灣區內將新增鐵路總里程139公里,灣區鐵路網絡得到進一步完善。預計至2025年,珠三角各城市將實現高鐵“一小時通達”。
廣東創新建設監管體制機制 提升鐵路建設監管能力
她還介紹說,為了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高鐵、城際對灣區經濟和社會融合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廣東有關部門在《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框架下,通過完善機制制度、建立技術標準體系,不斷推進省管鐵路建設。
一是創新建設監管體制機制,提升鐵路建設監管能力。建立健全省市聯動、部門協作高效的建設監管體制機制。創新建立省內“上下聯動”的鐵路建設協同監管機制。“上”與廣州鐵路監管局開展聯合監管,“下”落實地市鐵路主管部門的屬地監管職責,充分發揮主管部門“就近監管、就便監管”作用。
二是完善地方鐵路管理制度,提升鐵路建設水平。按照城際鐵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籌運營"的要求,著力推進投資多元化、建設自主化改革。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灣區城際鐵路建設,推動省管鐵路從國鐵集團代建、EPC總承包轉向自主審批、自主建設管理。同時,為充分發揮多個鐵路建設主體協同,深化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主體由省鐵投集團調整為由廣州、深圳兩地地鐵集團分別牽頭負責。省交通運輸廳先后出臺鐵路工程的建設管理、質量監督、安全生產監管、造價管理、竣工驗收及信用管理等10項規范性文件,搭建起省管鐵路建設管理制度的“四梁八柱”,填補了空白,保障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是創新打造城際鐵路技術標準體系,推進灣區多層級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圍繞灣區城際客流量大、市域客流占比高、通勤需求強烈、進入城市中心地下敷設趨勢明顯、跨線運營等新特征,廣東積極推進解決多層次軌道交通互聯互通面臨的物理銜接不暢、關鍵技術兼容不夠、運營協同不完善等新問題,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的期待,廣東創新編制了《廣東省城際鐵路設計細則》,同步開展了廣東省城際鐵路設計標準體系研究,構建起涵蓋集設計、產品、驗收、運營于一體的灣區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大力推進城際鐵路工程關鍵技術創新,推動智能鐵路建設項目工程試點,打造創新驅動、綠色智能的灣區軌道交通網絡,全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管理水平。(記者李妍)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