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月13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市近日印發《天津市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挖掘用好全市優勢科教資源和臨床醫療資源,持續增強我市生物醫藥創新策源與產業化能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措施主要包括六部分共25條。在加強創新策源能力建設上,我市將不斷做強已有國家級創新平臺,并積極爭取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制造數據節點等新平臺落地天津;支持創新主體開展創新藥械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和上市后評價研究;對承接臨床研究的醫護人員,在崗位聘用、職務晉升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等。在加速創新藥械注冊審批進程上,爭取并推動更多試點政策在津落地,設立創新產品重點研發目錄,加快產品上市進程;提升藥械檢測能力,壓縮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時限,助推產業加速發展。在促進創新藥械臨床應用方面,設立創新產品指導應用目錄,支持將創新藥械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目錄及我市普惠型商業保險保障范圍,拓寬創新藥械支付渠道。同時,開展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聚焦放射性藥物、細胞和基因治療、生物制造等領域加快布局,支持各類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創新成果承接轉化。依托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我市將持續完善協同聯動機制,聚焦金融投資支持、知識產權運用保護、通關便利措施推廣、高水平人才隊伍培育、特色園區建設等多個方面,合力構建良好產業生態。
市科技局
去年生物醫藥規上
工業企業產值超900億元
生物醫藥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天津“制造業立市”戰略部署的重要發展方向和重點支持產業。去年5月,市科技局牽頭成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協同各部門統籌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各項工作。
“我市生物醫藥領域創新資源較為富集。”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朱玉兵說,目前,我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31個、海河實驗室4家、專業性大學2所、專業學院11所,三甲醫院32家、國家醫學中心1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家,并擁有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4家。2024年,天津生物醫藥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超900億元,同比增長6.96%;在建項目188個,計劃總投資達535.1億元,同比增長9.15%。
近些年,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亮點頻現,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持續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獲得公斤級淀粉樣品,實現由“實驗室小試”到“工程化測試”的關鍵性突破;啟動現代中藥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工程,開展速效救心丸、芪參益氣滴丸等4個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2.0版;合源生物源瑞達治療淋巴瘤新適應癥申請上市,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新適應癥獲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在優化產業生態上,我市編制推動了合成生物及醫藥外包服務兩個優勢領域創新發展專項支持政策落地;組建生物醫藥產業聯盟,協同各部門組織多場產業撮合對接活動;解決放射性藥物鐵路運輸等產業發展難題,成功獲批國家藥監局首批優化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程序改革試點等國家試點政策;服務諾和諾德、納通集團等重大企業項目加快建成投產;招引碧迪醫療、赫力昂、國投集團等企業在津落地布局。
市衛生健康委
發掘行業資源潛能 發揮臨床支撐作用
昨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深入發掘衛生健康行業資源潛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產品應用支撐作用,系統謀劃創新發展思路舉措,服務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潔表示,我市從五方面入手發揮臨床支撐作用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是積極謀劃試點、引入外部資源,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落戶津門,做到了環節不減、程序不少、規范高效。第二是加強平臺建設、促進成果轉化,創建運行“天津市衛生健康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平臺”,開設“創新轉化門診”“工程師進臨床”等特色主題活動。第三是推動區域互認、服務臨床試驗,牽頭京津冀衛生健康委實施京津冀醫學倫理審查結果互認,實現一地審查、三地互認,一院審查、多院互認,有力提升醫學研究倫理審查效率。第四是推動院企溝通、擴大應用場景,明確“藥事會”召開時限和藥品供應目錄動態調整周期,在新一周期三級醫院評審細則中取消“藥品目錄數量”限制,切實保障產品合規、高效入院。第五是發揮中醫藥優勢、推動產業煥新,推動中藥院內制劑調劑品種遴選及推廣,累計實現25個品種全市調劑使用,首批啟動芪參益氣滴丸、血必凈注射液、速效救心丸、腎炎康復片4個中成藥大品種二次開發。
據介紹,市衛生健康委將持續統籌全市醫療衛生資源,聯合市疾控局研究出臺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服務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首先是加強平臺建設、推動醫企合作,建設完善衛生健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臨床研究支持平臺、臨床試驗對接平臺、創新藥械應用示范平臺和中藥制劑轉化平臺,支持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推進“天津市創新藥械臨床使用示范中心”建設,支持構建“中醫藥+人工智能等”產學研醫用協同創新模式。其次是強化對企服務、支持創新發展,“雙管齊下”開展服務企業專項行動,“牽線搭橋”開展科技成果推介行動,“保駕護航”開展競爭力提升行動,打破“數據壁壘”“信息孤島,推動衛生健康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再次是緊盯前沿發力、助推產業升級,實施“特許藥械”跟進創新助力行動、前沿領域創新研究助力行動、創新醫用設備更新助力行動、中藥制劑工程建設行動。推動臨床急需進口藥械、創新藥械在指定醫療機構示范應用,發揮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傳承創新發展“孵化器”作用,深入開展中藥院內制劑調劑品種遴選及推廣。(記者 徐楊)
市醫保局
強化醫保戰略購買 完善醫保支付政策
昨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強化醫保戰略購買、完善醫保支付政策、推動創新醫藥產品應用,全力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醫保局副局長李健表示,在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每年一次動態調整機制下,市醫保局成立6年來嚴格按時間節點落實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持續優化談判藥品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雙通道”供應的模式暢通供應渠道。針對新納入醫保目錄的談判藥品,完善醫保支付政策,建立談判藥分類管理模式,通過提高報銷比例和門診限額等方式,減輕患者負擔,支持創新藥使用。同時,在優化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政策方面,我市對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工作進行修訂完善,明確新增項目申報條件和申報要求,對列入國家、市科技重大專項的創新成果,建立評審“綠色通道”,隨時受理,隨時進行審核,及時組織專家評審,支持創新產品成果轉化。
據介紹,市醫保局將持續聚焦藥品、醫用耗材、醫療技術等創新產品,全面落實我市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要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在創新產品醫保準入方面,支持創新產品納入醫保目錄,進一步做好談判藥品分類管理,做好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和醫保支付工作,促進藥品、醫療技術創新發展。第二,在支持創新產品生產企業方面,持續優化創新藥械產品掛網服務,提高創新藥貨款支付效率,減輕企業資金周轉壓力。第三,在支持創新產品臨床應用方面,持續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對于住院診療中使用的醫保目錄內創新產品,超出按病種分值付費支付標準的,通過特殊病例單議、增加付費點數等給予額外補償,支持定點醫療機構規范使用臨床價值高的創新產品。(記者 徐楊)
市藥監局
“三招”齊發 助醫療器械產品早上市
昨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市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藥監局將重點通過開綠燈、手把手、建生態“三招”支持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落實《天津市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開綠燈,讓老百姓盡快體驗好產品。“我們給醫療器械產品開出了四張‘快速通行證’,包括優先服務核心技術產品的創新特別審查通道、重點服務科技領先和臨床急需產品的優先審批通道、高效服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審批通道,以及面向外地和境外已上市成熟產品的落戶‘直通車’。對于納入通道的產品,審評時限將從120個工作日壓縮至平均40個工作日。從整體審評審批鏈條來看,將從最長一年半的時間縮短到最快三個月以內。”市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楠說。
手把手,陪著企業向前走。市藥監局持續為企業注冊申報提供全程指導。在企業畫圖紙階段幫助明確申報路徑,在研發階段給予參數設置、性能指標和說明書的合規指導,在樣機成型階段指導檢驗檢測,在人體試驗階段協助對接醫院、確定臨床試驗方案,在新建廠房階段幫助審查圖紙,最后在注冊申報階段提供全套注冊申報資料預審查服務,盡快解決注冊申報中的難點、疑點。這是市藥監局對企業提供的“六個環節提前介入”舉措,相當于為之配備了“全程陪跑教練”,陪著產品成熟、陪著企業成長、陪著產業壯大,達到促進創新產品快速上市的目標。
建生態,厚植創新沃土。市藥監局聯合8個委局共同支持建設了天津市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打造研發創新、小試中試、通用制造、應用場景和投融資五大平臺,強化生態體系的轉化能力,幫助高校院所和醫院、企業把創意轉化為真正的上市產品,補足缺點缺陷、提供專業支持。聚焦高端和市場急需的創新醫療器械,市藥監聯合相關部門錨定先進生物材料、高端醫療設備、高效檢驗診斷、人工智能器械四大高端領域展開重點布局,讓老百姓用上更多“高精尖”且安全可靠的醫療器械產品。( 袁誠 胡萌偉)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