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換證券的定義是什么?
可轉換證券是指可以被持有人轉換為普通股的債券或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由于具有轉換成普通股的利益,因此其成本一般較低,且可轉換債券到期轉換成普通股后,企業就不必還本,而獲得長期使用的資本。但這一方式可能會引起公司控制權的分散,且如到期后股市大漲而高于轉換價格時會使公司蒙受財務損失。
可轉換證券包括可轉換證券和轉換優先股等,它是在普通債券和普通優先股的基礎上附加了以普通股為基礎資產的看漲期權。
可轉換證券融資的優缺點表現在哪里?
1、可轉換證券融資的優點
首先,可轉換證券通過出售看漲期權可降低融資成本。通常,可轉換證券的利率或股息較低且限制條款較不苛刻,使公司在在換股之前可以低廉成本籌集資金。另一種觀點右把可轉換證券的發行看作是未來股發行或配股,它可以幫助公司避開不利的市場條件,而等其好轉時用高于債券發行日股價的轉換價格延續普通股融資。大部分的可轉換證券都是沒有抵押的債券。
其次,可轉換證券有利于未來資本結構的調整,債券或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可降低財務杠桿,為今后進一步融資創造了條件。
2、可轉換證券融資的缺點
首先,一個高速成長的公司在其普通股價格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利用可轉換證券融資的成本要高于普通股或優先股,因為持有者可以被低估的轉換價格成為普通股股東,獲取豐厚的股利。
其次,如果可轉換證券持有人執行轉換,將稀釋每股收益和剩余控制權。事實上,在轉換并未發生時,公司的財務報表也必須按規定公布“充分稀釋”后的每股收益。
第三,若公司經營業績不佳,則大部分可轉換債券不會轉換為普通股,無助于公司走出財務困境,并導致今后股權或債券融資成本增加。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