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基本面和市場情緒兩方面影響,進入10月份以來,農業股雖然沒有出現過非常搶眼的行情,但卻細水長流穩步上行,部分個股積累了不小的漲幅。
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主要成就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可以看到,這五年,我國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占有量穩定在470公斤以上,遠高于國際糧食安全線。2019年,我國年產肉類7759萬噸、禽蛋3309萬噸、牛奶3201萬噸、水果2.74億噸、蔬菜7.21億噸、水產品6480萬噸,預計今年總體保持穩定增長。
對于我國農業基礎設施下一步建設重點,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表示,正在組織編制“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積極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重點圍繞高標準農田、現代種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數字農業農村、動植物疫病防控、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四季度是農業公司傳統消費旺季,相關產品價格有望逐步回升,另外年底又是政策高峰期,農業股投資環境較好,短期面臨的三季報披露又因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亮眼,進一步提升機構布局熱情。
10月份以來,共有38只農業股實現上漲,9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在10%以上。科前生物、荃銀高科、回盛生物等3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20%,分別為25.05%、21.25%、20.76%。
對此,沃隆創鑫投資基金經理黃界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貨幣超發及連續惡劣天氣促使近期農產品大宗期貨價格攀升,具體看,豆油、玉米、蛋類、水產品價格與此前相比,均不同程度上漲。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也刺激了農業板塊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進而吸引了市場資金的關注。另一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的第十五次會議強調,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糧食安全制度體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當前,海外新冠疫情形勢持續緊張,全球性的糧食短缺目前趨勢明顯,糧食安全已經提高至國家戰略層面,持續性的政策刺激有望支撐農業板塊繼續走強。投資者可關注與糧食安全密切相關的各細分龍頭標的,考慮其市場占有率高,規模效應強,業績穩定且可持續,短期調整后仍會隨著業績的提升而重拾升勢。
業績方面,《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0月27日收盤,共有27家農業上市公司已披露三季報業績,其中,實現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達到19家,占比逾七成。包括天邦股份、牧原股份、金新農等在內的9家公司均實現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翻番。
而隨著農業公司三季報的陸續披露,機構最新持股情況也露出端倪。截至三季度末,共有11只農業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社保基金、QFII、險資、券商等不同機構身影,其中,海大集團、安琪酵母、湘佳股份等3只績優股均被兩類機構交叉持有。上述3只個股三季報凈利潤同比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對于農業股未來布局,壁虎投資總經理張增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業板塊雖然近期有技術性休整的可能,但無礙長線看好的趨勢。農業板塊未來將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該板塊內相當一部分品種還處于歷史性低位,行業格局的變化與產業升級為農業下面的細分領域,如豬肉、雞肉、水產品、種植業、農藥等帶來較大投資機會。
相對謹慎的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業板塊特別是養殖板塊處于景氣的峰值周期,雖然利潤快速增長,但經過一輪上升周期后,股價已經處于高位,未來很可能會有利潤體現,但股價則不會相應反應。農牧板塊的周期性比較強,但盈利貢獻能力差,并非傳統意義的好賽道,需要對周期起伏有準確的把握,目前來說,以轉基因為代表的種業,政策扶持力度大,處于啟動周期的早期,可以給予一定的關注。(本報記者 吳珊)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