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實驗室和高校院所是國家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擁有優質的科技資源和扎實的科研基礎。當前,杭州已擁有七家省實驗室以及一批研究院所。在此基礎上,如何把科研平臺的成果,更多更好地轉化成實際應用?
近日,市科技局召開座談會,邀請在杭高校院所、實驗室代表一同研究上述問題,并為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言獻策。
“當前,杭州的創新鏈和產業鏈之間存在著鴻溝。”在西湖實驗室科研與成果轉化辦公室負責人周奇看來,杭州應該培育一批致力于應用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的專門機構,以實現從成果到應用的跨越。他表示,近年來西湖實驗室推動建設產物中心,吸引有產業經驗、有科研經驗的多樣化人才,為前沿科技成果的產出、轉化提供服務。
天目山實驗室執行副主任馬朝利也認為,當前科研人員研發出的技術成果,實際上是不具有商品屬性的“半吊子”工程。“由于受到行業的共性關鍵技術、跨行業的平臺性技術、新興領域技術等制約,技術轉移與擴散的壁壘極高,嚴重阻礙了技術的推廣應用。因此,需要其他技術領域的專家,跨專業、多領域的服務團隊的共同努力,以進一步挖掘成果的應用價值。”他建議,通過政策引導,打通科技創新鏈條。并且,各創新主體之間要協同合作,讓科學家愿意供給原始技術,讓服務團隊配合完成技術的應用轉化。
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以促進成果轉移轉化也是座談會的熱議話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產學研融合發展中心副處長王翔認為,高校老師的不少科研成果仍在實驗室中“沉睡”。“由于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牽引、鼓勵較為欠缺,因此,老師對成果產業化的積極性不高。”同時,他表示,因為面臨著教學任務、科研指標,高校老師重論文輕轉化的傾向一直沒有改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韓光在王翔的基礎上補充了幾點建議。他說,“科研專利轉化率之所以低,可能是因為專利本身沒有太大價值。因而,專利申請前要評估,加強識別,對高價值的專利要給予支持。”
座談會上,與會代表還提出了諸如將新型研發機構作為支持對象、完善技術交易中心運作方式等建議。這些建議對于市科技局制訂《杭州市構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實施方案》和《構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提供了參考。據了解,本場座談會是市科技局舉辦的系列座談會最后一場。接下來,市科技局將總結系列座談成果,并對政策進行修改、完善。(記者 吳靜 見習記者 毛郅昊 通訊員 劉夢熙)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