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彭埠大橋”橋名銘牌在錢塘江新建大橋的南北兩個橋門架橫梁上完成安裝,宣告大橋正式定名。不久前,它順利通過荷載試驗,完成通車前最重要的“體檢”。在項目一線,市交通運輸發展保障中心紀委全程跟進監督,排查廉政風險,為重點交通項目保駕護航。
“十四五”期間,杭州規劃完成全市綜合交通建設投資5500億元,打造交通強國示范城市。“交通運輸行業資金調配多、與市場主體接觸多、管理服務對象多、社會關注度高,必須縱深推進清廉交通單元建設。”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說。
2021年,市交通運輸部門聚焦“交通工程、綜合運輸、行政審批、行政執法”四大領域,建立“風險防控動態研判、制度保障落實、數智+清廉共建、正向激勵、監督執紀、信用監管、協同聯動、文化促廉”八大機制,提出30項具體舉措,與駐局紀檢組同向發力,形成清廉建設的杭州交通方案。
專項整治 清廉建設與行業善治雙向融合
步入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隊拱墅大隊的違法處理廳,公示上墻的處罰案件裁量基準和處罰案件信息公開的“信用交通二維碼”清晰醒目,還有警示牌、微漫畫,生動呈現了14個重點崗位的廉政風險和防控措施。這是全市交通系統深入開展廉政風險排查防控的成果展示。
這兩年,交通強國示范城市建設、亞運會建設保障等機遇疊加,大資金投入、大工程上馬,統籌好交通工程建設和清廉交通建設尤為重要。
“我們要求,工程建設工作人員‘十不準’。例如,不準利用職權或工作便利違規插手干預工程建設項目,不準擠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工程建設資金等,加強對項目管理人員的約束和監督。”市交通運輸發展保障中心重點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部負責人李良軍說。
為抓早抓小,防范“工程上馬,干部下馬”,市交通運輸局機關紀委梳理近三年交通系統違紀違法案件,形成《杭州市交通運輸廉政風險分析評估報告》,編制了《交通運輸系統“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案例匯編》,通過全面系統的風險排查防控,先后明確權力事項7大類787項,制定防控目錄清單19張337條,落實防控舉措1269條。
“建設清廉交通,首先要抓好專項整治,從根子上祛病強身、激濁揚清。”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說。2021年,市交通運輸局開展10大專項整治,包括工程違法轉分包、信用評價、專家評審、公路養護、公交優化、交通執法、駕培、船檢、安全兩類人員、基層小權微腐,累計整改問題2186個、修訂制度231項。
通過專項整治,形成了一批成果和經驗,實現清廉建設與行業善治的雙向融合。例如針對行政處罰,規范150項行政處罰事項裁量基準,嚴防濫用職權、以權謀私;針對機制標準,在全省率先推出小型船舶免年檢和建造檢驗優化政策;針對行業亂象,試行公路養護遠程異地評標和養護管理“四公開”,切斷利益輸送鏈條。
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今年,市交通運輸局著力做好“鞏固”“擴展”兩篇文章,以“以案促改 以案促治”專項行動為統領,開展工程違法轉分包、專家評審、工程質量、公路養護、普貨運輸、交通執法等六大專項整治。目前,已累計糾改行業問題458個、修訂完善制度58項。
1+N個平臺 數字賦能實現監督效能飛躍
在臨平,記者看到交通項目被搬到“云上”,實現核心業務數字化、立項決策等全流程數字監管,并貫通發改等職能部門“數據池”,實現多跨協同。當前,系統已納管工程項目335個,涉及資金逾280億元。
為進一步解決交通行業點多面廣、廉政風險大的監督難題,市交通運輸局加快推進數字化改革,通過流程再造、嵌入監督,構建起“1+N”清廉交通數字化治理模式,以數字賦能實現監督效能的飛躍。
“1”就是借力“浙江交通陽光監管平臺”,對交通執法、工程建設、綜合運輸、行政審批和信用評價等五個重點業務門類,通過數據碰撞自動預警。目前,已累計處置預警98條、約談提醒相關責任人5名。
“N”是推進智慧監督重點場景建設,對交通核心業務開展嵌入式監督。例如,打造“浙里學車”APP,對全市115家駕校進行全流程監管;通過交通監管平臺和政府采購平臺信息互聯互通,實現普通國省道養護工程項目全流程雙監管;構建“數字執法實驗室”,打造“數字打非”作戰體系,強化執法公權力監督;打造“交通工程建管倉”,作為全省數字化工程基層應用試點。
同時,做好“陽光監管”應用平臺“工程建設”板塊試點工作。目前,已完成市、區兩級132個工程項目梳理統計,14個預警環節預警規則全覆蓋調整優化,并針對農村公路特點,形成適合農村公路的陽光監管平臺預警規則。
提升清廉交通文化品牌辨識度,以茅以升為原型,創作清廉文藝精品《橋魂》。推進清廉文化上公路、進車站、下船艙、入工地,打造鴉雀漾全國首個水上清廉黨群服務中心,創建魯金華調解工作室等一批清廉品牌。(記者 余敏 通訊員 范楊)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