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表彰第四屆國醫大師的決定》授予30人“國醫大師”稱號,首屆全國名中醫王永鈞,作為我省唯一代表、杭州市首位中醫專家,榮膺本屆“國醫大師”稱號。同時揭曉的,還有第二屆全國名中醫評選結果,浙江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連建偉,杭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何嘉琳,浙江省中醫院主任醫師陳意上榜。
“國醫大師”是我國中醫藥界的最高榮譽,此次獲評的杭州市中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專家、主任醫師王永鈞已87歲高齡。他創建了我省首個中醫腎臟病專科,創立“風濕致腎病”理論、創新“IgA腎病辨證體系”,曾憑借IgA腎病中西醫結合相關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先后培養出20位中醫領軍人物。
“獲得這份榮譽,我壓力很大,腎病患者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們要看到自身不足,引領團隊更加強大。”杏林耕耘66載的王永鈞說。
“我不能停下來,病人需要我”
一名好醫生永遠在和時間賽跑
“善于學習,作風好,一心為病人服務。”王永鈞這樣概括成為好醫生的條件。
當醫生、帶教學生、搞科研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點半至晚上7點,王永鈞雷打不動坐診半天,每次看15個病人。空余時間,他要整理上千病例,帶教數十名學生。“夫人讓我多休息,我說休息要生病的。給病人看病時要經常動腦,他們的病好了,我也高興。”每當夫人勸他不要那么勞累,他總是會這樣笑笑說。他也像一面鏡子,成為年輕醫生時刻觀照的榜樣。
王老的學生們常常說:“每位患者,王老師平均要看15到30分鐘。大家開玩笑說,跟著王老坐診是要餓肚子的!”
選擇做一名醫生,源于王永鈞年輕時的一場大病。“我18歲那年,有天醒來臉和腳都腫了,到醫院一瞧,尿蛋白4個+,確診腎病綜合征,醫生說住院也治不好。”西醫不行看中醫,王永鈞聽病友說西湖邊有個船工是位祖傳的草藥郎中,連忙找過去。
“船工告訴我,鹽和牛肉都不要吃,回家吃番茄燒豆腐、黑魚片滾粥。他還采了些新鮮草藥,讓我每天早晚各服一次。”王永鈞回憶,吃了三個月,水腫消了,到醫院化驗,尿蛋白全部轉陰。“我很驚奇,為什么腎病被一個不是醫生的人看好了?于是辭掉了稅務局的工作,跟著船工采藥,回家讀《本草綱目》《湯頭歌訣》《藥性賦》等中醫典籍。”
兩年后,王永鈞正式拜師當時杭州名中醫王顯庭,隨后陸續跟師趙志超、俞尚德等6位名老中醫,慢慢走上了醫生崗位。
“第一次見到會看X光片的中醫” 一名好醫生不存中西醫門戶之見
王永鈞先后在市一醫院、市紅會醫院、市中醫院中醫科工作。為了系統學習中醫,當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杭州市中醫學習班,三年后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1986年,市中醫院新建腎病專科,在大內科領域工作30年、年過五十的王永鈞又一次轉型。“我生過腎病,經過治療后好轉,能專門研究腎病也是我的心愿。”腎病變化過程多、醫治難,王永鈞將大內科經驗融匯創新于腎病專科中,并重點關注起了IgA腎病。
在我國,一半以上的腎病患者得的是IgA腎病,這種病早期可治愈,中期治愈難度增加,到了晚期只能靠透析、移植,再好的方法也只能延緩病情發展。
隨著醫學發展,中醫藥必須法古融今、兼收并蓄。“西為中用,古為今用,只要對病人好,我們就學習借鑒,融會貫通。”王永鈞的理念深受老師俞尚德影響。他記得,1956年拜見時任市一醫院中醫科主任的俞尚德老師時,看到一位醫生舉著一張X光片,聚精會神。“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會看X光片的中醫。俞老師擅長消化系疾病,治學嚴謹,富有創新精神,給了我很多啟發。”
后來,王永鈞考上原浙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本科。有老中醫說他是“中醫的叛徒”,但他心里卻很清楚:良醫沒有門戶之見,學西醫是為了取長補短,“融合西醫的中醫,能讓眼光放長遠。”
自1986年在市中醫院創建省內首個中醫腎病專科以來,王永鈞創下國內中醫院多個第一:第一個開展腎穿刺活檢術,第一個建立腎病實驗室,第一個開展中藥皮膚、結腸、血透等系統透析療法。在學術上,他闖出了一條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的新路,創立的IgA腎病辨治方案被納入國家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向全國推廣。“從中醫發展、守護人民健康的角度來認識,中醫現代化非常重要。診察疾病時,很多科學儀器能幫我們發現細微之處,進一步通過中醫辨證,擴大對疾病的認知范圍。”
“要讓學生對老師又敬又怕” 一名好醫生要以工匠精神救人育人
21歲的湯先生是王永鈞18年的老患者。這兩天,他又到王永鈞這里報到。王老看完后安慰他:“醫療技術一直在進步,我給你配的藥都是近些年才研發出來的,要相信一定能戰勝疾病。”一番話鼓勵得湯先生振作起來,安心回家了。
記者在診室里坐了一會兒發現,王永鈞專心致志瞧病,除了和病人對話,再沒其他聲音。患者臨走前都會來打個招呼,“王醫生,再見哦”“王爺爺,再會”……他的學生、省級名中醫朱彩鳳教授說:“王老的日歷本上永遠沒有‘星期天’。”
為什么病人這么信賴王永鈞?他的學生們都說:“王老并沒有什么‘秘方’,有的是一顆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赤誠之心。”
對患者體貼入微的王永鈞,在學生眼里卻是嚴師,讓學生們“又敬又怕”,“對學生‘兇’,是想讓學生青出于藍。醫學發展太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
前兩年,王永鈞獲得了杭州“最美工匠”“最美長者”等榮譽。“王老曾擔任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導和博導,先后培養出4位國家名老中醫專家學術指導老師,4位浙江省名中醫,12位杭州市名中醫,大多數學生已成為中醫骨干。”市中醫院黨委書記李艷娟說,王永鈞既是一名工匠,又是工匠精神的傳承者。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一支醫術精湛的中醫“王家軍”聲名鵲起。(通訊員 徐尤佳 彭智軍 記者 柴悅穎)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