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27日,是今年首個清明祭掃小高峰。近日,記者探訪市區三大公墓發現,鮮花已成掃墓標配,文明祭掃蔚然成風。同時,各公墓根據自身情況采取相應的服務措施,方便市民健康、安全、文明祭掃。
歸山陵公墓:
提供暖心祭掃服務
“免費祭掃專車已經抵達,需要乘坐的市民可以前往公墓出口處乘坐。”3月27日上午9時30分許,歸山陵公墓各處廣播播放這樣的提示語。
家住襄城區內環路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年都會乘坐免費祭祀公交車來歸山陵公墓掃墓,但由于墓區面積很大,她不知道車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走,需要等待很長時間。今年有了這個廣播,她就不用擔心錯過車了。
市殯儀館公墓管理部部長王林介紹,該公墓發現市民經常在公墓一級停車場等候公交車后,便安排工作人員利用公墓的67個廣播器實時發布車輛到達信息,方便市民提前預估自己的離開時間。同時,公墓還要求公交車每次至少等待15分鐘,或等到下一輛公交車到站后再離開,從而保證市民高效乘車。
據了解,歸山陵公墓每年都會主動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比如,考慮到公墓距離市區較遠,騎電動車的市民可能需要中途充電,他們新建了電動車免費充電停車場;為方便腿部有殘疾的市民祭掃,他們免費提供輪椅供其使用。
功德陵公墓:
鮮有人帶香燭火紙
“今天上午差不多有3000名市民前來掃墓,但攜帶的香燭火紙只有這些。由此可見,文明祭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3月26日,功德陵公墓負責人楊經理說。
在功德陵公墓周邊售賣祭祀用品的商販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不賣香燭火紙了,取而代之的是菊花、云松、杜鵑等新型祭祀用品,電子蠟燭代替了香燭。
記者在公墓園區看到,市民大多手提花籃,慢慢行走于步道之上,未見煙塵,環境整潔而靜謐。為了進一步營造文明祭祀氛圍,該公墓設置了一座文明祭祀橋,橋欄桿上懸掛紅繩、風鈴、木牌,市民可以把對親人的哀思寫在木牌上,風鈴隨風響起,寓意將哀思帶給親人。
羊祜山公墓:
大力倡導“云祭掃”
3月27日,記者在羊祜山公墓園區看到,多處設有“云祭掃”宣傳展板。該公墓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今年該公墓的推廣重點。
該負責人說,為了方便廣大市民實現網上祭掃,民政部門專門開發了“云祭掃”系統。市民只需關注“襄陽殯葬”微信公眾號,在二級菜單“在線服務”中選擇“云祭掃”,在線選擇相應殯葬單位,創建紀念館,提交相關信息即完成用戶認證。需要祭掃時點擊“獻祭”界面,根據不同傳統節日選擇鮮花、貢品,還可以添加祭文,并通過二維碼分享給親朋好友,一起進行“云祭掃”。
該負責人還表示,為方便祭掃市民清潔墓位,羊祜山公墓繼續免費提供小水桶、掃帚等用具。為保證廣大祭掃市民的身體健康,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倡導錯峰祭掃,在3月26日、27日和4月2日、3日、4日、5日這6個祭掃高峰日,該公墓將實行預約祭掃服務,預約人數將根據公墓當日承載量進行限制。(記者 徐勇)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