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壯大“2+3+N”農業產業體系,“味在眉山”銷售收入突破1100億元,農業生產形勢穩定;聚力“1+3”主導產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率先突破500億元,工業經濟穩步增長;東坡區、洪雅縣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第三產業平穩發展……一個個可喜的變化,寫入眉山2021年經濟發展長卷。
剛剛翻頁的2021年,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苦干實干、奮勇爭先,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實干興眉,眉州大地盡顯發展新氣象!
堅持“保糧”“穩豬”
“渠系開挖、道路拓寬夯實、田型調整……”日前,記者在東坡區一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現場看到,數臺挖掘機正搶抓田地冬閑空檔期進行作業。
“將增加機具施工,保障項目順利完成,不耽誤新一年的春耕生產。”現場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大大提升耕地質量,達到旱澇保收、宜機作業,促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這只是我市保障糧食生產的一個方面。2021年,我市大力推廣撂荒耕地復耕、果園間套種糧、征而未用地復種、藕(魚)塘改種水稻、魚塘浮板種稻等模式,千方百計擴面積、增產量。印發《加強耕地保護三十條措施》等系列文件,強化糧食生產、耕地保護支持力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高壓線”。啟動編制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12.6萬畝,實現糧食擴面4.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達300.3萬畝,總產量達127.5萬噸。
抓好生豬穩產保供方面,我市全面落實支持生豬恢復生產的各項政策和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重點支持規模豬場標準化改造和產能提升,大力推進德康200萬頭生豬一體化養殖項目。生豬存欄出欄量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此外,我市積極培育壯大“2+3+N”產業體系、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做強種業和科技支撐、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預計去年全年“味在眉山”銷售收入超過1100億元,柑橘面積穩定在105萬畝、預計產值達到110億元,竹產業綜合產值預計達85億元。
聚力制造業
2021年3月29日,四川省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主會場設在位于眉山高新區的綠色可降解及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現場。這足以說明眉山高新區承載示范帶動工業發展的責任、使命。
擔當就要有為。近日,走進該園區,看到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景象。總投資5億元的博雅新材料2期項目光學冷加工、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生產車間已接近尾聲,正在調試。“去年1-11月,全域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16.2億元,已超過2020年全年。2021年以來,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市區縣(園區)前三。”眉山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2021年8月,總投資100億元的杉杉科技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在彭山區簽約;9月,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天華超凈和寧德時代合作,總投資25億元的天華時代年產6萬噸氫氧化鋰項目在甘眉工業園區簽約落戶;12月,眉山牽手鋰電龍頭寧德時代,成為其繼宜賓、成都之后,在川落戶項目的第三個地級市……
企業忙生產、項目快建設、簽約很頻繁,是我市2021年工業經濟發展的生動注腳。
2021年,全年實施工業項目300個,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的28個,投資50億元以上的5個。新簽約制造業項目133個,合同金額1398.8億元。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簽約123個項目,總投資667.6億元。其中美國雅保鋰電項目,是今年全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制造業項目。
“目前‘1+3’產業體系已初步構建,形勢向好,正積極布局發展鋰電、晶硅光伏產業,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全年“1+3”主導產業營收同比增長30%以上,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率先突破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超30%;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以上。
服務更完善
逛街購物去萬達、吃飯觀影去萬達……2021年,眉山市民樂此不疲地享受著一體化體驗式消費帶來的便捷。
商場購物人潮涌動,同樣,在位于眉山城區的“網紅”水街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2021年多次被各地游客車輛堵得水泄不通,有時周邊酒店、民宿客房一房難求。
2021年1月14日,眉山市人民政府與四川大學簽署了《四川大學眉山校區項目建設協議》;2021年3月16日,眉山市與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集團教育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眉山舉行;2021年6月23日,全國首個小豬佩奇獨立景點——小豬佩奇國際文旅項目正式落戶眉山……以項目為支撐,這一年眉山服務業發展底氣更足。
萬達購物、水街休閑、服務業項目簽約的火爆場景,正是2021年我市服務業發展的縮影。
2021年,我市圍繞“443”現代服務業體系,轉變思路,促進招引,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度假、醫療康養、文化創意、高端教育四大高成長都市消費服務業;創新推進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現代會展四大高效率都市生產服務業;聚力打造城市商業、特色餐飲、品牌家政三大高品質都市生活服務業,有力推動服務業發展向縱深推進,譜寫了新篇章。(記者 彭林)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