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浮在半空的樹葉開始載黃載綠,把秋天的臺型搭得十分迷彩,桂花姐和她的小推車,又出現在梧桐樹下。順著甜絲絲的香味,老遠就看到她掛出的小黑板上書有拳頭大的字:桂花姐糖藕。車身玻璃罩子里的不銹鋼大鍋中,一段段掛滿汁水的糖藕起著紅潤的油光。桂花姐一手往里搛藕,一手抽一張灰綠的荷葉托住,淋汁,麻利地將荷葉邊折攏,用麻繩扎住,裝進牛皮紙袋微笑遞給客人。看桂花姐一招一式、不緊不慢做著,直覺有種老外婆式的親切。
藕與糯米,都是晚秋的收成。桂花姐燒的糖藕,是將一方山水的恩澤,化為人間煙火,滋養人。吃過桂花姐的糖藕,秋天的韻味才濃釅。糖藕,是糯香的,甘美的,讓人吃了莫名奇妙上癮。山里好多民宿,來向桂花姐預定糖藕,當做特色,分享給四方來客。我十分敬佩桂花姐的手藝。跟她講:“何以家里燒不出這個味兒?”桂花姐喜笑顏開,與我分享她的秘訣:山里養藕的水好,要選新糯米,黏頭足,塞藕的糯米,要事先用草木灰調的水浸泡過,就有了不一樣的草頭香。
多數時候,糖藕我都買了帶回家吃。而桂花姐的藕粉,則要現調現吃的。
桂花姐賣的藕粉,來自山塘養壯的藕,入秋挖出,去掉藕節、藕鞭,碾磨濾渣,沉淀出的藕粉曬一曬,再用刀削落,雪白、細潔,拿一片含嘴里,一會兒就雪糕一樣在舌尖化開,嘴里留下淡淡清甜的藕香。桂花姐先在碗里放進幾片藕粉,用溫開水調開,然后一手執壺徐徐倒沸水,一手捏著調羹輕輕打圈,俄頃,粉水就變成了半透明的琥珀,再從玻璃瓶里挑出小勺的山楂膏,撒幾朵干桂花,一碗藕粉有了朱紅與金黃相襯,美得好比宋時小品畫。
馮唐曾說,世間美好的事物都是半透明的。我深以為然。
對桂花姐來說,賣出的每一碗藕粉都茲事體大。 很多小攤為省事,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和碗,桂花姐認為不環保也不好看,她都用白凈的瓷碗。沖泡時不忘帶上一句,大家放心,碗除了用開水燙,每天都會在消毒柜里消毒的。看一旁洗凈的碗,側扣著,一只只如亮汪汪的月亮。
近年,老街的污水管道疏通一新,青石板路也重新鋪過,游客絡繹不絕,還有老外來游玩,東拍西拍,買藕粉吃的也有。“剛開始,我緊張得說話都發抖,現在我還學了幾句英語跟他們打招呼呢。”桂花姐俏皮微笑。她今年五十歲了,盤成髻的長發用一根檀木簪別住,柳葉眉、點絳唇,一身碎花盤扣斜襟衣,站那兒,有幾分非遺傳人的樣子。桂花姐說,現在出攤,她習慣化好妝,保不定會出現在陌生人的鏡頭里,打扮好看點,也能給老街長臉。
(作者:半月泉)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