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于晗
站在特區建立45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深圳金融業走過的崢嶸歲月,其成功絕非偶然,而是政策賦能、創新驅動、開放發展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
深圳金融業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與智慧。1982年,深圳引進設立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打響我國金融開放的“第一槍”。彼時,引進外資銀行和國家專業銀行實行全面業務交叉,也拉開了特區金融業競爭的序幕。隨后,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第一家上市股份制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紛紛誕生在這片熱土。據不完全統計,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深圳金融的改革與創新創造了領先全國的超100個“第一”。這些創新不僅是體制機制的突破,更是思想解放的成果。
深圳金融機構的茁壯成長,源于其始終緊扣時代脈搏、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從最初為“三資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到如今為高新技術企業注入金融活水,深圳金融業始終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著眼小微企業、科創企業的發展特點,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連續5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金融業也始終走在金融科技創新的前沿。早在20世紀90年代,招商銀行提出“水泥+鼠標”的策略,為客戶提供7×24小時的“線上+線下”服務,引領銀行業“網上銀行”服務變革。作為中國首家數字銀行,微眾銀行創新全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架構,成功解決了金融科技的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難題,使線上化、高并發、低成本的數字普惠金融業務模式成為現實。近年來,深圳積極推動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上線運行,促進金融數據要素安全、合規、高效流通。
當前,深圳金融業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深圳以前海、河套合作區為平臺,深入推進金融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深圳市外商投資股權投資試點(QFLP)和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QDIE)分別于2012年、2014年落地,開啟了跨境雙向股權投資的新模式。2023年,跨境理財通試點正式啟動,為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提供了新渠道。
展望未來,深圳金融業仍需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要深化深港澳金融合作,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核心引擎作用;要加強科技賦能,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要始終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金融支撐。今年7月,《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出臺,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支持深圳開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深化綠色金融改革等,亦為深圳金融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賦予了新的使命。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