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宋韻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宋處州文化則是宋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州兩宋時期亭臺樓閣的驚艷與絕響,更是處州千年歷史長河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應星樓
多少樓臺煙雨中南園 在舊治小栝山。晚唐、五代時期南園似已成為名園。但南園真正成為“名賢勝跡之所萃”,則應是宋代的事。自北宋以來,南園周邊的亭臺樓閣才逐一興建。有如眾星拱月,把南園烘托得更加突出而靚麗?! 熡陿?在舊治(萬象山),宋時郡守楊嘉言建,范成大書榜,后廢。登覽之勝,水色山光,在人襟袖,晚煙宿雨,如對畫圖?! ∫娚綐?在萬象山通判廳,宋初州通判董居誼建。梯山為基,勢甚雄偉,樓下植梅百本,有《九月梅花》詩。 凝霜閣 在舊治后廳之東。郡守楊億建。趙雝詩。修竹蕭蕭三兩竿,公余時得靜中看,何須更避人間暑,滿腹冰霜六月寒?! ∩傥㈤w 在州治后廳西,郡守關景暉建,北宋紹圣三年處州太守劉涇請米芾書榜。 洄溪閣 在舊州治堂西,舊名松聲閣,郡守李光俞建?! ∠璺彘w 在舊州治,郡守孔元忠建?! ≌账?在少微閣西,郡守李堯俞建,米芾書榜?! ∠晖?在縣東十里靈鷲山,郡守劉涇建?! ∩彸翘?在舊治南園,郡守范成大建?! 『孟?在舊治東,郡守徐度建,范成大書匾?! ∥魍?在州治西,楊億建。有詩《西亭即事》?! M除亭 在州治照水堂前,郡守蘇易簡建。下瞰清流,以環望皆山,故名?! →L花亭 在南園,郡守范成大建。 拂云亭 在州治少微閣下,郡守錢竽建?! ∠?在照水堂西偏,郡守李堯俞建。 知津亭 南宋范成大建,今廢。 應星樓 在府學東南,宋郡守崔愈“就橋立屋”。宋郡守王庭芝“撤舊圖新,敞以高樓,載揭匾榜,因以名之”。開禧三年碑,葉宗魯記,何澹書。 好溪樓 郡守趙善杠建?! ∷假t亭 在洞溪,唐郡守李敬仲嘗燕息于此。宋人就其地建亭以記,宋王十朋有詩《思賢亭》?! ∫娨煌?在青田縣東儒學后山。宋鄭汝諧建?! ≈x客堂 在石門洞。先是洞未有名,劉宋景平謝靈運蠟屐來游。好事者景慕高致,遂作堂,于北宋1099年,繪像祀之,匾“謝客堂”。 石門亭 在石門洞,青田縣令朱戩建。在溪畔因水患而屢遭毀壞,1954年重建時將亭址上移并易名為“問津”。王安石有《石門亭記》。 凌霄臺 在松陽縣西屏山上。《名勝志》載:米元章書三字于石辟上。又宋縉云胡子文正書題刻“凌霄臺”。 留槎閣 在龍泉縣治南濟川橋上。宋蘇軾書榜,陳舜俞題詠,時謂閣之雄偉,字之遒勁,詩之警邁,號三絕。
樓臺城郭有無間南園,兩宋時期州治小栝山之南有南園,已成為江南名園?! ∶鞔軐W佺《輿地名勝志》: “郡城小栝山與萬象山相連,勢甚高敞,唐時南園在其間。園內有蓮城堂、鶯花亭,其東有翔峰閣,西有少微閣,米芾書額。又西為回溪閣,照水堂亦米芾書。后有凝香(霜)閣?!惰樯n匯紀》云:翔峰閣,郡守孔元忠建。少微閣,郡守關景暉建?;叵w,舊名松聲閣。照水堂,李堯俞建。凝香(霜)閣,楊億建??芍愐啬蠄@闔名賢勝跡之所萃也?!薄 ∵@些亭臺樓閣的逐一興建,是在北宋以來,郡守的興筑和拓展,郡守范成大在南園建造了蓮城堂和鶯花亭,便成了后來萬象山標志性的建筑?! 「鼮橹匾氖?,南園是“名賢勝跡之所萃”。騷人墨客的踏訪觀賞,吟詩填詞,賦予南園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文化積淀越來越豐厚?! ∷谓B圣三年,秦觀謫處州監灑稅時寫下了著名的羈旅寄慨之詞《千秋歲》,使得南園聲名愈加鵲起?! ∧纤巫罱艹龅膼蹏娙岁懹?,路過處州南園,寫有:“一到南園便忘返,亭邊綠浸琵琶洲?!蹦纤吻浪哪?1168)八月,知州范成大“至郡”,在南園建鶯花亭,并賦詩《次韻徐子禮提舉鶯花亭并序》六首絕句,同時還在南園建蓮城堂?! ∵@時的南園,最為繁榮興盛,花影亂鶯聲碎,亭臺樓閣,市民官宦騷客,吟賞煙霞?! 菢?,在府學東南,宋郡守王庭芝建。解讀《處州應星樓記碑》當知原委?! ∑湟?,應星樓最初建造的時間、地點、郡守、緣由、形狀說?! 爸葜螙|南三百余步,有應星橋,會城郭之水,尾閭其下,歸于大溪,橋之西隅,居民屋壤每遇溪流驟漲,必為沖浸。嘉祐間,郡守崔公愈始作石堤,以捍水患,就橋立屋”?! ∑涠?,應星樓說?! 皻q在丁卯七月初吉,郡守寺丞王公庭芝撤舊圖新,敞以高樓,載揭匾榜,因以名之?!薄 ¢_禧三年(丁卯年,即1207)七月初一,郡守寺丞王庭芝“撤舊圖新,敞以高樓”,并通過“載揭匾榜”的方式,以祀處士星君,企盼福星高照,才以“應星樓”命名?! ∑淙幨棵菡f?! 把鲇^乾象,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曰處士,明大而黃,則賢士舉。在昔有隋處士星見,因置處州?!薄 秲烧憬鹗尽吩疲禾幨棵葜f,僅見此碑。由此得知,隋開皇九年(589)設州時,正值天上少微處士星在此分野,故名處州,也因此名之應星樓?! ∑渌模瑧菢切椭茐邀愋蹅フf?! 皸澯盍氾w,四顧軒豁。山光水色,儒宮道觀,通衢列肆,鱗差櫛比,總寓目前。四序之間,良辰清夜,萬籟已收,一塵不到。高睨遠眺,相羊其上,如乘風馭,如泛靈槎,如據巨鰲之首,如運大鵬之翼,神舒意暢,飄飄然有凌云氣;星辰可摘,足以助胸中之磊隗者,豈但侈土木之麗,面勢之雄也哉?” 當時的應星樓是何等的壯觀偉岸,氣派非凡。也是登臨應星樓俯瞰處州府城看到并感受到的那種豪邁意境的真實寫照?! ∑湮?,應星樓星象說?! 啊兑住吩?天垂象,見吉兇。凡璇璣之運動,分野之照臨,得之一身,則為一身之應,得之一方,則為一方之應。傅說之箕尾,蕭何之昴宿,李白之長庚,德星聚于潁川。使星向于益部,歲星福于吳越,各有其驗,殆若桴鼓。迺知是樓鼎剏宜其,上挹景緯之精,下為譽髦之應也。” 其六,應星樓處士說?! 肮盆槭匡L彬彬,著聞東浙,綜觀今昔,韋布之彥、搢紳之賢,舒翹揚英,砥節礪操,載之文章,措諸事業。大者光明雋偉,軌轍相望,小亦代不乏才。揆厥所元,維見可考。蓋天之生賢必有鐘賦,非山岳之炳靈,則星精之毓粹。” 其七,應星樓碑藝說。 《處州應星樓記碑》何澹書碑。何澹,龍泉上河村(今蘭巨鄉)人。乾道二年(1166)進士第,歷任參知政事?! 『五!短幹輵菢怯洷?,用筆寓行于楷,激昂自奮,方起圓收,干凈利落,從而顯得十分嫻熟自然,展示出自信和非凡扎實的楷書功底。結字寓緊于舒,端莊中顯剛勁,沉著里見生動。字的大小,各適其宜,字形整體略顯長形,森森然有爽朗之氣。通篇以楷立法,以行意見神,以骨力顯勁,以自然傳情?! ∮纱瞬浑y看出何澹書碑的書法藝術審美特征:取法二王,融會唐宋楷行,其書風疏瘦勁煉,自信果敢,既有柳公權、李北海瘦硬清挺遒媚勁健之體勢,更有米元童振迅天真、神氣飛揚之筆意,砥節礪操,自成一家。顯示出書者自信和精湛的藝術技巧的光芒之作,更是千年處州文化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為世人所重。 少微閣,在南園西,北宋元祐六年(1091)郡守關景暉所建。北宋紹圣二年處州太守劉涇請米芾書額。 少微閣應少微星而建,引得歷代詩人題詠?! ∩傥㈤w應少微星,點點云間分外明。 過雨曉來添練水,好山晴后見蓮城?! ∥裟耆宋锊怀S校烙⒑蓝嚅g生。 顧我把麾慚坐穩,落霞孤鶩看題名?! 。ū彼巍ゅX竽《少微閣》) 少微閣的規格形制及其影響自然不能與應星樓相比,但與少微閣隔江相望的少微山,就非同一般了?! ∈紫?,少微山是應星之山,是處州地標之山。“少微山在巾子山東,郡應少微處士星,故名。舊祀少微星君于此,又名神仙宅”。(《托蒼匯紀》) “以郡應少微處士星,故山名少微,州曰處州”。(清《一統志·處州府·山川》) 其次少微山是道教之山,且聲譽天下。 “予鄉有少微山……而常有神仙道士居之。在晉時葛洪曾煉丹于此,有遺井焉,今猶曰‘葛翁井’。翁嘗取水而浴丹者也。若葉靜能,杜光庭,葉法善皆郡人”。(虞集《少微山紫虛觀記》) 少微山,古時有紫虛觀,妙成觀,神仙宅(又叫少微星君祠)?!端膸烊珪愤€收有劉基的《少微山神仙宅記》,宋濂的《神仙宅碑》。 再次,少微山是文化之山,亭閣堂室皆成勝景?! 懊畛捎^,在少微山。有春新堂、溪屏閣、豫章洞、天然圖畫亭、掀篷室諸勝”。(《麗水縣志》) 紫虛觀也有其演變與發展的歷史?!坝型泶錁?、來鶴亭、留舄亭諸勝?!薄 →L花亭,在南園,郡守范成大建。 “秦少游水邊沙外之詞,蓋在栝蒼監征時所作。予至郡,徐子禮提舉按部來過,勸予作小亭,記少游舊事。又取詞中語,名之曰鶯花,賦詩六絕而去,明華亭成,次韻寄之。” 這是范成大《次韻徐子禮提舉鶯花亭》六首絕句“序”,講述作亭之緣由,并取名“鶯花亭”?! ∏赜^在處州任職三年,留下了數十首詩詞,其中在萬象山南園寫的《千秋歲》詞,凄迷的意境,憂怨的情懷,充分表達了作者宦海浮沉、身世飄零的惆悵哀怨與凄苦離愁。 “柳邊沙外,城郭輕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海?!薄 ∏赜^是一代詩詞高手,詞風秀麗婉約,與黃庭堅、張耒、晁無咎并稱“蘇門四學土”。其委婉纏綿的筆觸著實打動了無數人,以致數百年間游歷萬象山的文人墨客幾乎無不感染其中,唏噓不已?! ∥覀兲骄刻幹輧伤螘r期的亭臺樓閣之成因,不管是出于園林觀景的需要;還是感懷憑吊先人的寄托;亦或是成就文人風雅相聚吟唱之所;還是彰顯一地歷史文脈的文化地標;亦或是應星祈福企盼等等,我們自然要問,是誰建造了這些亭臺樓閣?為什么是他們建造了這些亭臺樓閣? 應星樓,郡守王庭芝建?! 熡陿牵な貤罴窝越ǎ冻纱髸??! ∩傥㈤w,郡守關景暉建,米芾書榜。 蓮城堂,郡守范成大建?! →L花亭,郡守范成大建?! ∧w,郡守楊億建?! ≈蛲?,郡守范成大建。 溪雨亭,郡守劉涇建?! ′w,郡守李堯俞建。 照水堂,郡守李堯俞建,米芾書榜。 西亭,郡守楊億建。 擬滁亭,郡守蘇易簡建。 拂云亭,郡守錢竽建?! 『孟茫な匦於冉ǎ冻纱髸??! 】な兀倜贾糜趹饑鴷r,初為武職,防守邊郡,后逐漸成地方長官。秦統一全國后,以郡為最高的地方行政區劃,每郡置守,掌治其郡?! ∷未サ幕緡呤恰百任湫尬摹?,宋韻文化所呈現出的氣象自然與當時的思想、制度、經濟、社會、百姓生活,文學藝術、建筑、宗教等方面息息相關,而宋韻文化的核心因素是宋代士大夫群體?! 八未目茖W制度與精英化的社會階層構成,使得宋代士大夫成為在政治、文學、藝術等多種領域的主體。宋代士大夫在國家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塑造了政治、思想、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方面的歷史。他們的精神流便恰是古代精神思想史發展的重要一環。他們的觀念、態度、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孕育形成和發展了淵源有自的宋學文化傳統和與時俱進的文化精神,這是宋韻文化的本質根基。” 毫無疑問,處州宋代郡守正是宋代士大夫群中的一員,他們是處州兩宋時期亭臺樓閣建置的最大“功臣”,而范成大無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煙雨樓
樓臺前世又今生(一)應星樓的前世今生1.郡守崔愈,就橋立屋?! 凹蔚v間,郡守崔公始作石堤,以捍水患,就橋立屋?!薄 ?.郡守寺丞王庭芝撤舊圖新,敞以高樓?! 皻q在丁卯七月初吉,郡守寺丞王公庭芝撤舊圖新,敞以高樓,載揭匾榜,因以名之?!薄 ?.郡守趙亮熙遺址重建,邑紳孫壽芝、譚騏請款重修?!皹桥f無存,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郡守趙亮熙就遺址重建,嗣被次水沖,又將就圮,今由邑紳孫壽芝、譚騏等請款重修”?! ?.麗水市人民政府臨址而建。 2008年6月18日,麗水市人民政府動土興建于原址往南前移150米,2010年春節建成正式對外開放?! ≈亟ǖ膽菢?,高達45.9米,共有九層,面積達2480平方米。其雄偉壯觀之景是古代的應星樓所無法類比的,在新建成的應星樓景區,除重建應星樓主景之外,還另建有邀月堂、應星堂、怡翠亭和聽濤軒等建筑,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仿古建筑群。它們以若干高低錯落的樓閣亭臺和九曲橋,擁簇著高聳的應星樓,使整體的形象更富于變化而絢爛,呈現出細致柔麗的南宋建筑風格與風貌?! ×硗?,重建應星樓后,又向全國征稿楹聯,并邀請省市著名書法家書寫匾額和楹聯,刻置其上。賦予應星樓新時代的文化氣象。
(二)煙雨樓的前世今生浙江有兩座煙雨樓,一在嘉興南湖,一在處州萬象山。嘉興南湖煙雨樓在“嘉定間(1208-1224),吏部尚書王稀呂致政歸,因舊址建樓”(《嘉興圖記》)。處州萬象山煙雨樓“在舊州治,宋崇寧三年(1104)郡守楊嘉言建。今廢,有題詠見記載”(《處州府志》)??梢?,處州萬象山煙雨樓比嘉興南湖煙雨樓早一百多年??な貤罴窝越熡陿?,范成大書榜,至今已有整整九百年的歷史了?! 熡陿墙ǔ珊螅敃r和后來的官宦和騷人墨客,賦詩填詞不絕?! ∠特S十一年,煙雨樓又為粵地游民所毀,夷為一片瓦礫。 “同治十三年,中丞標昌濬校閱營伍,按臨登覽以浙中煙雨樓有二,亟宜興建,倡捐百金,會屬官踴躍爭輸重建,刻其落成?!薄 ∩鲜兰o40年代,煙雨樓又為日寇飛機轟炸所毀?! ≈敝?984年,麗水縣人民政府移址重建煙雨樓。新建的煙雨樓也是兩層,但已增其舊制,樓高至11.9米,建筑面積擴至308平方米。軒楹開豁,棟宇華麗。著名書法家沈定庵書榜煙雨樓,林劍丹撰書楹聯:“煙雨渺江天殘碣獨傳松雪字,樓臺自今古群山猶擁少游祠?!蓖跻砥孀珪摚骸盁熡昝麕讟?,歷覽江南冀北,覺此間景致幽深,終古鶯聲,長喚醒一城花樹;風霜多健筆,即論淮山稽海,是何等詞華富麗,至今佳句,尚流傳百姓人家?!?strong>(三)留槎閣的前世今生留槎閣,在龍泉縣治南濟川橋上。初建約于宋初天禧或皇佑年間?! ”彼卧v年間,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1090),龍泉鄉官何之奇與蘇東坡一起泛舟西湖,當時日光躍動,波光粼粼,何之奇便談到家鄉的蔣秦圩,把蔣秦圩渲染了一番。蘇東坡頓時浮想聯翩,高興地對何之奇說:你說的這個地方,不就是當年張騫通西域時所乘的浮槎留在地嗎?并興至所至,蘇東坡當即書成“留槎閣”三字贈與何之奇。何之奇如獲至寶,將“留搓閣”帶回家鄉,刻匾懸于洲上的高閣。 因為蘇東坡的題字,當時的一些人就把蔣秦圩稱作留槎洲,洲上的高閣稱之留槎閣,從此便流傳至今?! 『髞?,大詩人陳舜俞為留槎洲作詩: 聞說槎洲似沃洲,一溪分作兩溪流?! ¢L橋跨岸虹垂地,高閣凌空蜃吐樓?! 『剖幥す┳硌?,凄涼風雨送行舟?! {誰為問槎邊客,未必無人犯斗牛?! 皶r謂閣之雄偉,字之遒勁,詩之警邁,號三絕。”從此留槎閣,因為有了文化人的熏染而名聲大噪?! ∏寮螒c十年(1805),龍泉巨富李鶴堂捐資將原橫亙于洲上的濟川橋移址于留槎洲下首,復建濟川橋。次年,龍泉秀才湯瑾也捐銀,讓人在洲上重建留槎閣,自此橋與閣分離?! 」饩w三十年(1904),夏至,龍泉遭受特大洪災,水滿城內與屋檐平。據老人回憶,留槎洲當時有一老者看守,遇此洪水,老者與閣同被洪水沖走,洲上建筑物與樹木蕩然無存?! ?002年,龍泉市委、市政府以建設“山水古城精品城市”為目標,留槎閣才得以重建,樓高近30米,面積1458平方米。2004年10月建成并對外開放。一座比古時更加雄偉的留槎閣呈現在世人面前,蘇軾的題字“留槎閣”是按其字帖所拓?! ×糸堕w,是當今龍泉標志性景觀,氣勢雄偉,清風晨霧中,恍若宋時。問津亭(石門亭)
(四)石門亭的前世今生石門亭,在石門洞口,宋元豐年間(1078-1085)青田縣令朱戩建。并寫信讓外娚婿王安石作“記”。王安石《石門亭記》全文如下: 石門亭在青田縣若干里,令朱君為之。石門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觀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書與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記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亦好觀游眺望乎?其亦于此問民之疾憂乎?其亦燕閑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憐夫人之刻暴剝偃踣而無所庇障且泯滅乎?夫人物之相好惡必以類。廣大茂美,萬物附焉以生,而不目以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適野,升高以遠望,其中必有慨然者。《書》不亦云乎“予耄遜于荒”?!对姟凡辉坪酰骸榜{言出游,以寫我憂?!薄 》颦h顧其身無可憂,而憂者必在天下,憂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長谷之民,與之相對接而交言語,以求其疾憂,其有壅而不聞者乎?求民之疾憂,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則比不服,民化服然后可以無訟。民不無訟,令其能休息無事,優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譽,則其人之名與石且傳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奪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石門亭記》,一方面贊美縣令朱君無論德或為政,都以“仁”為本;另一方面,作者借題發揮闡明自己所主張的儒家的“仁”政。全文抒情議論并重,文字充滿激情,韻味深厚,讀起來引人入勝。 然而,石門亭建在溪畔,因水患而屢遭毀壞。1954年,重建后將亭址上移,并易名為“問津”。從此,“石門亭”消聲匿跡于歷史的塵煙之中?! 〉?,在我看來,石門洞對應“石門亭”,以后如果能恢復原名或重建“石門亭”或許更好,還可以請名家題匾并書寫王安石《石門亭記》,立碑于亭內,文墨共輝?! 。ㄗ髡呦蝶愃畷嬙涸洪L、研究館員,麗水市政協文史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