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連日來,在云和白龍山街道三門村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在“云和師傅”石余鳳的指導下,對土地進行復墾,以便種植新的椴木靈芝?! ∈帏P還在周邊的沙溪村等地種植了黑木耳、猴頭菇、榆黃蘑等食用菌,輻射帶動本地上百戶農戶,讓原本閑置的農田變身“希望的田野”?! 赡昵?,石余鳳還前往2000公里之外的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為當地村民傳授食用菌種植技術。此后,她與當地176戶農戶簽訂了食用菌種植銷售協議,發展食用菌170萬袋,成為當地鄉村振興最給力的帶頭人?! 白吣详J北創業,根基還在云和?!痹坪涂h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700多名“云和師傅”正是“地瓜理論”的生動實踐者。 事實上,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云和就有這么一群擁有一技之長的農民遠赴江西、湖北等地從事食用菌開發,為當地送去技術和致富經。2004年,這群農民獲得了一個新稱號——“云和師傅”。 “地瓜經濟”的理想境界是“枝繁葉茂、樹大根深”。近年來,越來越多像石余鳳一樣的“云和師傅”,紛紛回鄉二次創業?! ⊥扛2且幻藤Q領域的“云和師傅”,20多歲就外出創業,先后在香港、溫州等地創辦實業公司。2013年,他返鄉創業,開辦了銘展玩具、聽舟木屋民宿等,還將產業觸角延伸到鄉村,成立了農業綜合體開發公司,先后投資多項農村項目,年創經濟效益達8000余萬元,輻射帶動本地300余人增收致富?! ∽尅暗毓稀备o更壯、藤蔓更長,土壤至關重要。近年來,云和先后出臺《云和縣鄉村振興“兩進兩回”實施意見》《鼓勵支持云和師傅返鄉二次創業若干政策》等,助推更多能人志士返鄉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 目前,云和共培育“云和師傅”784名,后備“云和師傅”1000多名。他們創業的足跡遍布全國各?。ㄊ?、區)、295個市縣、3788個鄉鎮,幫助數以萬計的中西部農民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同時,也帶動云和本地低收入農戶年均增收15%,年創經濟效益近130億元。 作者:記者 楊敏 陳雅雯 通訊員 闕王亨 鐘婧 編輯:馬麗飛 責任編輯:葉捷